(资料图片)
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,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,从业人士都需要经过多年学习实践才能给患者看病,而对于病情的判断,同样不是“门外汉”可以做的。技师包装成医师,保健上升为诊疗,如此越界“看病”的生意该终止了。
穿上白大褂就敢当“神医”?今后,养生馆、按摩店等养生保健机构里的此类现象有望减少了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(试行)》(以下简称“规范”),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等进行规范。
近年来,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,对养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也水涨船高。中医在实践方面注重“治未病”,有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方法,很容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比如,通过按摩等舒筋活血的方法,的确能够缓解病痛,很多爱运动的人都有一定的体验。因而,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得以迅速发展。统计显示,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。
可俗话说得好,“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”。现实中,很多养生保健手段与中医疗法并无清晰的界线,一些养生馆由此嗅到了商机,常常越界做起“看病”的生意。正如有网友调侃的,“经营者有多大胆,服务就有多广”。
有的宣称能够治疗椎间盘突出,有的提供针灸、灌肠等医疗服务,还有的上来就给客人“号脉”,女士往往“气血不足”,男士多是“肝肾阴虚”,“治疗”方法都是推拿、拔火罐、刮痧等。可以说,人的一身从头到脚、从里到外,这些养生保健机构的服务无所不包。事实上,养生保健机构的不少从业人员,基本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,或者半路出家懂点皮毛,常挂在嘴边的穴位、经络等名词,都是用来忽悠消费者的。
骗人钱财着实可恨,伤人身体孰不可忍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并非无所不能,“没有金刚钻儿,就不能揽瓷器活儿”。以看似简单的推拿为例。病人在医院做推拿前,医生会先诊断再治疗;而在养生馆,技师往往没多少医学常识,客人哪里不适就按哪里,这很容易出现危险。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,就可以看到不少因为推拿不当导致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案例。至于那些更为复杂的医疗手段,让一些披着中医外衣的“二把刀”在消费者的身体上“实验”,后果不堪设想。
此次,有关部门向中医养生保健乱象说“不”,无疑契合了民众所盼。本次规范中的要求,无论“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”,还是“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健康咨询指导、健康干预调理、健康教育等”,抑或“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背景”,都旨在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哪些能做、哪些不能做。此外,规范也让行政监管部门更加有法可依。
值得提醒的是,一些消费者也得“长点儿心”。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,从业人士都需要经过多年学习实践才能给患者看病,而对于病情的判断,同样不是“门外汉”可以做的。所谓“民间高手”,不要指望在这个领域里出现。消费者要记住:养生保健机构不具备医疗资质,如果身体有疾病,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;如果是健康状态下的调护保养,也要去正规的养生保健机构。
总之,技师包装成医师,保健上升为诊疗,如此越界“看病”的生意该终止了。规范的出台和施行,有助于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要知道,秩序良好的市场才是前景广阔的市场,在这里,“规规矩矩挣钱”不会是奢望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上热搜 官方致歉来了!5月17日,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。据了解,近日,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,广告写道:中日韩三国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